好长时间没有读一本书会像这样不忍释卷,一夜无眠直至读完。书籍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阅读过程中,我几经落泪与感叹、心疼与赞叹!总书记在十五六岁时面对特殊历史时期的苦难和磨砺,没有抵触,没有怨言,迎难而上,努力奋进,残酷的现实反而使他形成更为稳重顽强的性格,更具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拼搏奋进的顽强意志。他一步一个脚印,从“负数”开始,夯实基础,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抱负,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期待什么,群众想要怎么办,他就带着大家怎么干,七年的知青岁月更坚定了他永不改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总书记当年做为一名年龄最小的知青来到了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陕北,一待就是七年。从最初的闯跳蚤关、饮食关到劳动关和思想关,他很快就成为了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他从不撒尖,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险活都抢着干。在梁家河,他组织带领群众修道路、打淤地坝、办铁业社、建代销点、打大口井、发展沼气。他敢说、敢做、敢担当,以自己的实干苦干引领群众向过上好光景奋进。多年后总书记说:陕北七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见七年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树立了“以人民为本”的方向。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为民、惠民、富民是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
经过青春时期的磨砺,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一定要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总之,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会议的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战略部署上展现出伟大的志向和抱负。从“中国梦”到“两个一百年”,从推动发展到深化改革,从经济结构调整到“四个自信”,从外交布局到军队改革,从反腐到扶贫,无不体现出他的宏韬伟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认识到确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核心的重大意义,领会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精神所在,理解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的执政为民的大情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当代青年人励志成才的重要典范,是当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周围,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忘初心,立足岗位,服务师生,切实提升工作质量与效能。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结合岗位特点深入科研师生群体中去,为科研师生助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行稳致远,与师生一起向创建“双一流”大学奋力迈进,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坚定实践、奋力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