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机关党委
 本站首页  部门介绍  工作动态  规章制度  公告通知  研讨交流  工会活动  学习园地  文件下载  联系方式 
搜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研讨交流>>正文

家风家规征文(王丹)

发稿作者:大连大学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     浏览

书香门第的三代书香

大连大学人事人才支部 王丹

自古书香门第都隐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味,而在当下很多人追逐金钱利禄的时代,崇尚书香,应该是一种源自对国学与传统文化挚爱的自我修养。我的家庭是一个现代的书香门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的父亲出身贫寒之家,他用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爱为我们打造出书香门第,这是对中国古典国学与传统文化的爱,这种爱,同样也让我的家庭有了三代书香气息。

父亲的书香门第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博学开朗,才华横溢,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医生,也是我幼年的启蒙老师。

父亲出生在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祖辈与泥土打交道,农民对土地的兢兢业业与不离不弃,造就了他质朴善良的本性。父亲小时候身体很弱,却天资聪慧,爷爷认为读书对于羸弱的父亲是最好的出路,于是忍饥挨饿克服一切困难坚持让他读书。

农村广袤的田野、宽厚的大地,开阔了父亲的胸襟。父亲酷爱读书、热爱国学,在中学时,他学习成绩优异,开始经常写文章赞美自然、讴歌大众……在高中毕业时,校长认为父亲不仅学业优秀,更是善良心细,因此,他做主为父亲选报了医学专业。于是,后来我曾这样说我的父亲:校长的这个决定,就此少了一个浪漫的文学家,却多了一名优秀的医学专家。

父亲的浪漫情怀,也体现在与母亲的相识。他们相识在火车上,当年美丽明媚的母亲,从此让父亲迷恋了一生,也成就了他们令人羡慕的终生的神仙眷侣。那年,母亲去父亲读书的大学看望他,父亲带她去食堂吃饭,此时,校园广播正在播放父亲写的散文诗,当时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父亲,母亲那时那一脸的幸福该多么灿烂!

父亲一生爱书,他不仅藏有医学专业的名典,也收藏了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名著。父亲在工作中,也都是带着文人特有的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他把毕生的热情都献给了他面前的一个个肺病患者。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学会了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去爱自己的国家和事业。

浪漫的、酷爱文学的父亲一生从医,他用自己的善良和慈爱救活了无数的肺结核、肺癌患者,父亲的患者后来个个都成了他的知心朋友;父亲毕生撰写了很多医学专著,也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只是,至今却没能实现作为文学家的愿望,所以父亲一直都是将此梦想寄托在了我的身上。

我的书香门第

小的时候,母亲希望我长大后像父亲一样,做一个优雅的女医生。但父亲却依然想让我续写他的文学梦。在我童年的时候,正是国家文革后期,学校已经很少学习文化课程,所有的古典国学和经典的世界名著都被批成了封建糟粕。但父亲却在家中收藏了很多书籍,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就开始背诵美轮美奂的唐诗宋词、三字经等,小学开始阅读多部世界名著,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在每个寒暑假期间,读遍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改革开放的年代,很多人都在如饥似渴地突击学习知识,而我,却早已完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自我学习过程。

父亲的启蒙,让我从小便开始了我的文学之旅。

中学时,我做语文课代表,我的作文成为全校的范文,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读我的作文,那时几乎所有的老师同学都认为,我最应该成为一名作家,写出优美的文学作品。但是,高考却使我阴差阳错地学了金融专业,毕业后走进银行做了信贷员。

银行的工作古板而无聊,却依然没有磨灭掉我的文学梦想。父亲鼓励我继续写作,此时我已为人妻为人母,但是从小早已渗透到骨子里的对国学文化的酷爱,让我没有一刻停息读书和写作,在银行工作期间,我陆续发表了经济金融论文多篇,并发表了散文多篇。有一年,黑龙江电视台“艺海星河”栏目征文,我的《永远的小桃红》获得大奖,我也成为黑龙江金融学会理事、《黑龙江经济报》特约记者、呼兰支行《兰河银报》主编等等。

再后来,我离开家乡哈尔滨,来到大连,正逢《大连开发区报》招聘记者,我便背着一大包刊登自己文章的杂志,拿给王德枕主编看,主编当时就告诉我,你明天就来上班吧!……在报社,我负责时政版的教育系统新闻采编,那年,我的一篇《拯救癌症女孩邵琳琳》的报道,曾在开发区教育界引起轰动。2001年,我调入大连大学,开始做人才引进工作,一做便是十五年,这期间,我在《山东文学》《文化学刊》《青年文学家》《都市小说》《辽宁青年》《青年文摘》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小说多篇。目前我家里的文学藏书已有几千册。

家庭对我人生的教育、对国学文化的教诲,同样影响到我的工作,十五年来,我为大连大学引进博士500余人,也成为大连大学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儿子的书香门第

良好的家风,是应该永远传承下去的。我把当年父亲对我的教诲,又传给了儿子。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也让他背诵优秀的国学精髓,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一直到“孔融让梨”,再到“岳飞满江红”。品读经典著作,在他的幼小的童年里已经成了必修课。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经常考试全学年第一名。中国传统文学的教诲,使得儿子不仅学业优秀,更是为人正直,我亲眼看见幼小的儿子将捡到的一块手表,跑了很长的路送到了警察叔叔的手里。

儿子高大英俊,思想活跃,数学成绩一直班级排名第一,但他的文学功底是最好的,在高中时就在《作文报(高中版)》上发表散文《送我一支你的羽毛留作纪念——品读高行健小说〈有只鸽子叫红唇儿〉》、在《良师》《紫薇正开》等杂志上发表多篇作文,他曾在高中校刊上发表散文《书香四溢》,也曾声情并茂地描写了我家三代书香的故事。

有一次,大连大学一位教授问我的儿子:你长大了做什么?儿子毫不犹豫地说:科学家!教授说:那你一定是一位大科学家,因为你不仅仅专业知识扎实,还有很深的文学哲学功底。

儿子在高中数学、化学都是全班成绩最高的,毋庸置疑,儿子大学读的是理工科。在大学期间,儿子辅修了德语、法语,又自学了日语、俄语、西班牙语,并仔细研读黑格尔等哲学家,及中国历代思想家的论著。大学毕业后,儿子先后在青岛、大连等地的外资企业工作,在大连莱科集团工作时,波兰籍集团老总曾拍着儿子的肩膀用英语说:你让我看到了二十年前的我,就是像你这样聪明能干,希望二十年以后,你比我强!

今天,年轻的儿子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机械设计师,参与中国核工业部反应堆、北京地铁、大连地铁等国内重大项目的设计工作,并且作为技术翻译经常往来于各国。

……

我们一家三代,虽然都没有从事中国国学文化事业,但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书香早已经渗透到我们一家人的骨髓里,使我们在各自的事业上传承着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使我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让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道都在熠熠生辉……

上一条:家风家规征文(陈晖) 下一条:家风家规征文(董立刚)

关闭

大连大学机关党委  版权所有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