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这本书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通过访谈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扎根陕北黄土高原,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生动活泼的事例、朴实感人的文字,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灵魂再一次受到洗礼。
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爱读书、爱学习和爱思考。
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上山放羊,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阅读面十分广,像《中国通史简编》等各种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反思我们的工作,要真正干好每一件事情,必须要能沉下去,让自己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必须做到对本部门的工作内容,业务知识研究透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及时自觉充电,加强学习,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跟上时代节奏,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敢说敢做敢担当的作风也让我们敬佩。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时,因为敢说、敢做、敢担当,被推举为大队书记,采访时提到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说的有错大家指出来,他肯定改;如果说的没错就要求大家不打折扣的执行。建沼气池、挖水井、打坝地等等,都体现了他敢做敢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作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就与他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气概相关。
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一名党员,我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虽然不完全一样,有宏观的、有微观的、有管理的、有事务的,但一定要坚守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自觉带头承担起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及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锤炼出来的“敢于吃苦、勇于追求”的精神、情怀和品格,也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1969年,从北京同乘一列火车去插队的知青,大多数人在插队一到两年内都陆陆续续离开了,而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一待就是七年。七年来经历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活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先贤的这句话在习近平总书记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七年的知青岁月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于黄土高原和基层百姓深深融合到了一起,其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促使他在大学毕业后果断走向穷困人民、走进基层百姓,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责任感和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我觉得正是在艰难岁月里的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使得习近平总书记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们这代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今后,我要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作为自己的人生标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本职岗位上砥砺奋进,努力工作,为推进好我校十三五规划的落实,保证学校“创一流”目标有序推进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