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图书馆于2018年4月24日在文化广场开展了大连市第九届“大连读书季”大连大学“读书节”主题系列活动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启动仪式,号召全校党员干部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意义深远而重大。
我在2017年4月去陕西延安学习,这是对我灵魂的一次红色洗礼。
圣地延安,它本是一块平凡的黄土地,革命圣地延安是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改写了延安的历史。从1935年10月19日到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他们运筹帷幄,决战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这次去延川县梁家河学习,得知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习近平总书记父亲被诬为反党反毛主席反革命分子,母亲受株连。他成为黑帮子弟,处于绝境。15岁下乡到梁家河,这里的农民把他当成子孙一样,生活上关怀、生产上教导、政治上提拔,这里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延安革命精神,排斥极左思潮的侵蚀。习近平总书记如鱼得水,延川干部群众为中国共产党一位新的领袖诞生奠定了基础。在延川不仅锻炼强化身体,点燃人生理想火炬,培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社会主义情怀。主观上他刻苦学习,不仅补文革停课的短板,又为他窑洞大讲堂充电。其中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就有四大本,他反复阅读思考,鉴古知今,形成思路。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我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收获,分享给大家,共勉。
一、家庭文化建设
今年寒假期间,我和12岁上小学的女儿共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边读一边流泪,女儿感言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热爱读书,热爱学习;我又带动75岁的婆婆读了一遍,她说习近平总书记领导这么大一个国家真的是很不容易呀;我的妈妈双目失明无法自己阅读,可是她崇敬习近平总书记,她要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我就坚持每天30页读给她听,她的变化是重新燃起好好活着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家庭文化建设必读书目。缘起有两个:一是女儿所在的泡崖小学寒假读书要求父母和孩子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二是五年来我带着女儿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东北路小学参加《幸福人生的公益课堂》讲座,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主讲老师是东北路小学的刘亚娟老师,她曾被评为“全国弘扬传统文化先进个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她义务为社会大众讲座10余年了,受益大众非常广泛,解决了家庭教育问题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包括家庭的病苦、困苦和灾难问题等,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时代楷模曲建武”。是她在市委宣传处的推荐下带动我们家长和孩子共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语言朴实,真实感人,用平凡的故事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生活,让我和女儿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之情油然而生。这本书对于我深入领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更加自觉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激励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余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身素质提高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们肩负的责任就是让我们连大的学子在大连大学这片沃土上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15岁到22岁,正是少年到青年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艰难又伟大的知青岁月,他在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对百姓掏心窝的一言一语,无不成为当代青年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鲜活例子,成为我们党员干部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另外两个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赵华安、张春富也说:“习近平总书记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习近平总书记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可谓“焚膏油以继唇,恒兀兀以穷年”。在梁家河插队七年间,没书可看了他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十几里山路,“他为了找到《浮士德》,跑了三十几里路才借到手。”;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丝毫不在意煤油灯把鼻孔熏黑……就是以这样的毅力和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读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书籍。反观我们现在大连大学的读书条件,阅览室窗明几净;书架上,琳琅满目。可一提读书,党员干部和广大学生总说没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同志和学生把大把时间都空耗在闲聊中,浪费在游戏里,却不愿静下心来看一本书。我们都应向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抓紧大好时光,见缝插针地多读书,读好书。
习近平总书记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政治能帮助他明确政治方向,哲学能帮助他抓住事物的矛盾、本质、问题、重点,历史能使他看到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文学能丰富他的精神境界,了解五彩缤纷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十分注重方法,“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集中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一方面,看一本书时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同时寻找相关书籍作为佐证,从不同侧面了解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和观点,经过反复论证、消化吸收后归纳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读《共产党宣言》时,习近平总书记找到著作的不同译本,分析其不尽相同的理解和侧重点的翻译,在分析对比中真正学深悟透。
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而这,对他今日治国理政,尤为重要。今天,他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些重点书目,总是花功夫认真研读。比如他在读《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重要战役》图册,摊开铺在炕上,对照文章仔细寻找一个个文中涉及的不熟悉的地名,熟悉之后又进行“兵棋推演”复盘,力求从纷繁杂乱的战役中总结出两军对垒所展现的战略思维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之处。只有定下身来读书,静下心来钻研,向习近平总书记那样联系个人成长去读书,联系工作实际去读书,联系客观规律去读书,才能在读书中提升自我,在钻研中掌握真理,在提炼中升华认知。
三、学校保卫工作发展建设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各种矛盾,做各种细致的工作。他做群众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认为把人的思想做通了,心里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做好了。习近平总书记看问题,习惯从多方面考虑,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式,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是简单地只从一个方面刻板地考虑问题,更不自以为是。这使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雷平生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较多思考。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树立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与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注重学习唯物辩证发有关。
这也是我们党委保卫工作部(保卫处)工作人员要把握的工作方法,我们的支部建设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敢担当才能办大事,敢担当才能成伟业,敢担当才能为人民。
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习近平总书记敢说敢做敢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一旦担起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敢于担当与具有战略定力有关。不论大事小事,习近平总书记遇事总是沉着淡定,始终保持情绪上的冷静,因为他认为,做大事者要具备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这样即使事务再紧急,也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之直接相关的。
当然,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四、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通过调研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脚踏实地去做,去苦干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修大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到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质量;从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给讨吃老汉,到慷慨助他人,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自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还经常说他是“老陕”,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这说明他完全把自己融入农民之中了。当今,习近平总书记三番五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力量的源泉”,之所以经常到那些贫困地区体察民情,与他这7年知青尽力所培养起来与人民的深情有关,与他在梁家河插队所形成的为民情怀直接相关。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扶贫要攻坚、扶贫要精准,就是因为他曾经就是一名农民,他懂农民。1969年到延川县段家疙瘩大队插队的知青陶海粟说:“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渝的信念。”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黑荫贵说:“我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到四川学习办沼气。”延川县梁家河村民石春阳说:“群众需要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就干什么。”梁家河村民武晖也说:“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些都道出了习近平总书记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精神和开拓精神。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入党、当村支书、上大学,“大家都拥护他。”
作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孝道的教育,“百善孝为先”,孝亲才能尊师,尊师才能收获人生智慧。要在大一新生中落实《弟子规》,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五、机关党委思想政治工作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涉猎极其广泛,既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又读中外历史著作;既读中国古代文学,又读世界经典名著;既读军事理论,又读国际政治。广泛的阅读不仅带给习近平总书记思维的拓展、视野的开阔和心灵的滋养,更带给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惊人学识和兼容并包、胸怀天下的宏大格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读书带来的知识储备让我们受益终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孜孜不倦的精神、高效的方法和辩证的思维,更将伴随我们的成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多读书,读好书,带来的只有益处。习近平总书记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子唯有向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博览群书、勤学不辍,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厚实根基,才能在连大学以成才,笃学立志。
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正是这种深邃的文学素养和理论思考,让他真正了解了百姓、了解社会。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代党员干部不能再把尸位素餐当成理所当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亦不再可取,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多去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多去关注社会时事,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好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片头题写:“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因此作为机关党委要带动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多年来,我认为自己学历已本科毕业,还有法学硕士学位,实践从事教育工作已近三十年,曾任大连大学团委书记、英语学院党总支书记等职,年龄已50多岁了。虽然仍在坚持学习传统文化,但是刻苦读书,动力不足。
大连大学离退休老同志也为我们树立榜样,叶德浴教授90多岁还到开发区学校图书馆借书,他还在写书。薛兴宏、蔡振芳八十五六岁还在关心下一代,单泽润等七十多岁,仍然学习,讲课,作报告。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刘莉不仅自己通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而且还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感人事迹、人格魅力精华都已经融入到她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课堂上,声情并茂给大学生们叙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激励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我要向他们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水平,分析认识人与事物的能力,阅读、记忆、写作能力,耐受挫折能力、毅力等。